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华佗研究集成 全1巨册/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 2007清晰
价 格:¥ 7.80
30天售出:56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华佗研究集成 》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华佗研究集成》PDF电子书全1巨册(1400余页),由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医德高尚,据史料记载,他尚仁贵德,不慕权势;济世救厄,服务民众;刻苦进取,谦虚好学;钴研技艺,创新学术;坦诚待患,方便病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华佗医术高明,兼通各科,尤以外科最负盛名。他坚持辨证论治,四诊合参诊治病人;他精于方药,擅长针灸,并用麻沸散对病人麻醉后行腹部手术,麻沸散虽已失传,但在麻醉史上是一个成功的先例;他重视养生保健,并身体力行,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总结并创造了“五禽戏”,对医疗保健有特效。 华佗一生著述颇丰,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就有《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华佗内事》五卷、《枕中灸刺经》一卷、《华佗方》十卷、《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华氏中藏经》一卷、《华佗玄门脉诀内照图》一卷、《华氏佗外科方》一卷、《济急仙方》卷、《华佗书》一卷、《青囊书》一卷、《急救仙方》六十卷等。遗憾的是,当时的战乱使“文籍焚靡,千不遗一”,后华佗本人被害,也是所著失传的一个原因。后世所见华佗之著,百无一全。或散见于他人著作之中,幸为传播,而不能见其全貌;或虽不能肯定是其原著却可以确定存有其意,并被后世大多数学者认可且应用有效;或虽冠以“华佗”之名却实非华佗之作,被后世普遍认为是伪托的。 华佗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很大,但其著作大部失传,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远远不够钱超尘、温长路二位教授主编的《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第六集《华佗研究集成》,对于继承研究华佗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医学史的研究和中医学术的传承发扬也有积极的影响。
华佗,字元化,又名專,东汉谯郡亳(今安徽亳州市)人,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家。对于华佗的生卒时间问题代有争议,大体有生于公元142年,卒于公元203年的61岁说(李延沛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生于公元145年,卒于公元208年的63岁说(唐应光《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生于公元141年,卒于公元208年的67岁说(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中国医学史发展概要》);生于公元132年,卒于公元208年的76岁说(牛正波《华佗研究》);生于公元108年,卒于公元204年的97岁说(李灿《华佗生卒年月和死因辨析》)等。最具权威的当属《三国志》和《后汉书》,他们的作者根据史料和“时人”的看法,把华佗的年龄界定在“年且百岁”的范围之内,虽然说是个模糊的概念,但也不失为一种无奈中的高明选择。 华佗青年时期“以医见业”(陈寿《三国志·华佗传》),不仅勤奋攻读,“兼通数经”(同前),而且虚心求教,“游学徐土”(同前),为民众提供服务。他一生到过的地方很多,足迹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份的一些辖地。晚年被曹操所召,服务于上层的时段很短。实际上,华佗的一生是以传统的走方医生涯为主的。华佗的医学成就,除最具影响的麻醉术的发明和外科手术的创新之外,还表现于中医学的更广泛领域内,比如他对运动健身学说的贡献,创造了“五禽戏”;对中医辨证学说的贡献,创新了把五脏、八纲、脏腑、六经、三焦等揉为一体的辨证方法;对中医诊法的贡献,在四诊合参诊的综合方法中发展了对脉诊的应用;对中医治法的贡献,实践了将药疗与食疗、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精神疗法结合的特色疗法等。他所从事的实际上是一名全科医生的工作,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在当时都是超前的。华佗尚仁贵德,不慕权势、济世救厄,服务民众、刻苦进取,谦虚好学、钻研技艺创新学术、坦诚待患,方便病人、授业解惑,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也是他受到人们敬重和崇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我国的医德医风建设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华佗一生著述颇丰,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书目就有上十种,但大都因战乱而难见全貌。后世所见,多为幸存于他人著作之中的零散论述,或原文无存而隐约存有其意的相关著作,伪托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华佗著作的真伪问题,历来争议颇剧,仁智各见,想在短期内得出个定论是办不到的事。但对华佗学术思想的应用和开发是不容停顿的,我们不妨在争鸣、存疑的前提下采取宽泛一些的原则,即在中医学基本思想的框架之内以其是否‘有益无害’的标准来加以界定和取舍。因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华佗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构成,研究和发扬华佗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有着致关紧要的作用。 或许与上述原因有关,纵观后世对华佗的研究,有关其生卒时间考证、著作真伪辩论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而对其学术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显得相对表浅、零散和单薄,这显然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怪圈。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总结已编纂、出版的张仲景、孙思邈、张子和、李时珍、王清任等几位医家的研究集成之后,决定推出《华佗研究集成》,通过展示历代对华佗学术研究的概况和成果,从宏观上再现华佗学术的全貌,以为华佗学术研究的科学定位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必要的参考。这一想法得到了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市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于是很快便开始了运作。《华佗研究集成》,仍沿用《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丛书的通用体例,除“概说”综述主题和“结语”小结全书外,分设版本、论文、会议、纪念四篇,分别将后世对华佗学术思想的研究、传承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展示和剖析。版本篇,重点介绍了华佗著作的一些情况,同时收入了高文柱先生主编的《华佗遗书》的全文,把包括可以确定的华佗的原著、基本可以认定的包含有华佗思想的相关著作,以及能够反映华佗学术思想的他的弟子们的代表性著作全部收入,以给读者一个更全面了解华佗思想和进行客观辨析的机会。论文篇,收录了自1931年至今后人研究华佗的论文目录和所能搜集到的主要论文,内容涉及华佗的生平事迹、医学道德和他从事临床、课徒、养生活动的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近代对华佗学术研究的全貌。会议篇,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召开的有关华佗研究的几次重大学术会议的情况介绍和部分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试图从另个侧面反映出对华佗学术研究的状况。纪念篇,围绕后世对华佗举行的一系列纪念、开发活动,从包括医学界在内的更广泛层面反映华佗对我国医药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这些活动,有政府组织的,也有民间自发兴起的,折射出社会进步、民众健康与华佗学术存在着的割不断联系。 从最初酝酿到的最后成书,《华佗研究集成》也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编纂过程是在年内完成的,是应亳州市有关方面的要求,作为献给2007年9月9日在华佗的故里安徽亳州举行的国际医药节的礼物赶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人员约有百位之多,他们大多都是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专家,不少还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部分有造诣的中级医务人员及几位在校就读的优秀研究生参与了相关工作,为保证本书的高质量运作提供了基本条件。本书还聘请了中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华佗所在省份的安徽省、亳州市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旨在加强对编纂工作的政策指导和质量调控。 《华佗研究集成》,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智慧和成果的汇集,是一幅全景式的反映华佗不平凡一生和伟大学术贡献的壮丽画卷。她的出版,对中医药学术和人民健康事业的促进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希望由此能够带动对华佗乃至整个中医学术的研究热潮,促进中医学的全面振兴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华佗夹脊穴的性能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体会&杨金安等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华佗研究集成 》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华佗研究集成 》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