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4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6]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4]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4]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宗教类 >>
佛教 [202]
道教 [30]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7]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5]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7]
医学类 >>
中医 [420]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十部医经类编 全5册 2001
十部医经类编
价      格:¥ 15.80
30天售出:0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2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十部医经类编》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十部医经类编》PDF电子书全5册,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出版。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将《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中藏经》、《诸病源候
论》、《神农本草经》十部医经,打散其原有的篇章结构,按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分类,共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疾病、诊法、辨证、论治、本草、方剂、针灸、预防、护理十六大类,其下再分二级类目78个,三级类目568个,四级类目480个,五级类目328个。中医经典医籍多为综合叙述,错见杂出,有时一篇文章论述多个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又散见于各篇之中,这给学习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经过科学系统的分类之后,便可使各类内容条贯有序,纲目分明,便于观览,易于检索,利于应用。且“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学者自可从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清中医学术发展的脉络。更由于本书属于全文分类,故十部医经的内容清晰在目,巨细无遗,据此可补充和完善现今之中医理论体系,推动中医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故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始编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任应秋教授领衔,数十位中医专家共同编写,历时5年,初具规模。惜原稿在“文革”中散失缺损,且由于编写日久及限于当时条件,有些观点已显陈旧。80年代初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教研室曾对此书作过整理补佚,但未完成。1996年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对该书进行重编,1997年又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此次重编工作由严季澜教授主持,数十位教师参加编写,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告结束。全书约500余万字。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书目: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  1
十部医经类编  2
十部医经类编  3
十部医经类编  4
十部医经类编  5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350.jpg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351.jpg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出版说明:
gUP万圣书城
20世纪40年代生命科学悄然兴起,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但是要真正把中医药学术发展起来,那就必须认真遵循中央提出的“中医不能丢”的重要指示,加强继承工作,作好“继承”的大文章,这是一个严肃的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说继承是基础,继承是源头,只有继承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学,以迎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时代的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gUP万圣书城
当今医学朝向健康,更加注重预防和治疗的关系,已由治疗人的病转化到重点是治疗病的人,把人摆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中医很重视多因素致病,而运用多组分的中药复方去整体综合的调节,即“燮理阴阳,以平为期”,更强调维护与促进健康。去年“方剂关键科学原理的基础研究一方法·技术·创新”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这标志着中医现代化研究进人了国家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体系。然而欲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首先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充分占有本底资料,整理与发掘古今医家关于“病证结合,方证关联,理法方药”的相关理论和诊疗实践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通过”继承、验证、置疑、创新”,提出新概念,构建新理论。
gUP万圣书城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它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它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关于中医理论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值得思考。一种说法是剥去哲学的外壳,只搞生物学的内容;另一种则过分强调人文哲学,把中医学当作“文化”来研究,从文化到文化,而不是从文化到医学。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均有偏颇之处,值得研究。目前中医药学的学科内涵建设,必须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譬如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目的是提高中成药的技术含量,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参与国际竞争,使中药健康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为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进步出力,向世人展现中医药的活力和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是相辅相成的。
gUP万圣书城
《十部医经类编》是一项中医药学学科基础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鉴于中医经典古医籍多是综合叙述,为开展专题研究和教师备课以及学习的需要,本书将《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十部古医籍,按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进行分类组合,一级类目16个,二级类目78个,三级类日568个,四级类目480个,五级类目328个,如此各类内容有序,纲目分明,便于研学,易于检索。由于本书属于全文分类,使十部古医籍内容清晰在目,巨细无遗,故对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gUP万圣书城

本书始编于五十年代末,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教授策划领衔,有相关教研室教师和中医、中药教学研究班学员等百余人参编。不幸书稿统审阶段,恰遇“文革”,致原稿散失缺损,及至八十年代初文献教研室对此书做过整理补佚,但未完成。时间流逝,辗转30余年,是书未能面世,令吾辈痛心疾首。终于90年代后期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由严季澜教授主持,后学30多人参加,历4年余认真编写,书稿完成,即将付梓。鉴于本书编写工程浩大,历尽艰辛,成书不易,恳请广大中医同道对本书多提宝贵意见。作为前任校长,实感编写之仁心,既庆梨枣之寿世,庆幸之余,不敢懈怠,深深感谢辞世的先晋,愿为中医振兴与同道共勉,谨志数语,爰之为序。 gUP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十部医经类编》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十部医经类编》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