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18]
文学文化 [339]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5]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1]
诗词戏曲 [144]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4]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1]
宗教类 >>
佛教 [209]
道教 [34]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80]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3]
金石考古 [224]
建筑装饰 [44]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45]
西医 [13]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全3册 2014高清
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价      格:¥ 12.80
30天售出: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34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PDF电子书全3册,由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创造了众多佛国尊神,是为了让人们对佛、菩萨等有实际的概念,便利信仰和参拜。佛教遂将这些人物形象化,于是便出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罗汉像等。在中国各大寺庙、佛教石窟中,各种佛、菩萨像等是主要内容。这些佛像大多形式简约,内容单纯,在一个寺庙、洞窟的整体布局中,既可独立存在,又彼此关联呼应,与其他主题的佛教内容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佛国世界,使人步人其间,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在潜移默化中,“动人心志”,唤起信众对理想与现世的企盼,从而实现了佛教艺术创作的初衷。
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书目:
ojp万圣书城
盛世佛光   佛国诸尊
盛世佛光   佛经故事
盛世佛光   密教与世俗
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779.jpg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781.jpg
 
 
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ojp万圣书城
《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出版说明:
ojp万圣书城
佛教是以佛陀为最高教主,以佛陀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佛陀,略称佛,或称如来,意为“觉者”,为悟得真理之人。在佛教发展的初期,“佛”一般是用作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释迦牟尼也是唯一的佛。释迦涅槃后,其弟子和信徒按照印度的传统习俗,将其遗骸火化后分其舍利,建塔供养。
公元前486年,佛陀的弟子们在王舍城聚会,第一次结集佛说经律,将佛陀事迹进行神化,使他成为人间教主的形象,但尚无文字记载。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建塔拜塔达到了顶峰,在佛塔的坛基周围以石垣围绕成栏楯,表面以浮雕装饰,佛教艺术便从最初的简单装饰中诞生了。早期的佛教为无偶像崇拜,信奉者认为偶像是对圣人的不敬。公元前3世纪,小乘佛教形成小乘佛教盛行对释迦牟尼生前遗物的崇拜,特别是对收藏佛舍利的佛塔的崇拜,而不是对佛陀形象的崇拜因此,在佛教创立之初,佛教艺术中既没有佛陀形象,也没有菩萨、弟子形象,而是用一些象征物标志佛陀无处不在。
ojp万圣书城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早期的崇拜佛陀的艺术作品为公元前2一3世纪的小乘佛教艺术,大多是在古印度佛塔上雕刻一些标志着释迦牟尼生平重大事迹的象征物,有菩提树(圣树)、法轮、台座、莲花、佛足印等。例如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巴尔胡特窣堵波和公元前1世纪初的桑奇大塔上,用莲花象征佛部陀诞生,用菩提树象征佛陀觉悟成道,用法轮象征佛陀初次说法,用足印象征佛陀四处传教,用窣堵波象征佛陀涅槃。信徒们对这些标志释迦牟尼一生的象征物顶礼膜拜,尊崇备至。在1世纪统治印度的贵霜王朝时期,大乘佛教作为大众性的宗教逐渐兴起。贵霜王朝是由从黄河西部地区西迁的大月氏人建立的。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提倡偶像崇拜,从此佛陀形象被全面神化,被推向了超人格化的至高至尊的地位,成为信徒无限崇拜的对象,佛教进入了单一的偶像崇拜和时代,而小乘佛教以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前身本生故事为象征物的艺术作品新趋淡薄了。此时是释迦牟尼涅槃后四百余年。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佛部陀形象是在1世纪的贵霜王朝的金币上。国王迦腻色迦首次将佛陀的形象铸造在金币上,并铸有“佛陀”的名称。另一面是国王本人的形象。由此可见佛陀地位与国王相当。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大力推动了佛教向东方传播,尤其是贵霜王朝时期的键陀罗地区创作出精美的佛像雕刻作品,使佛陀形象很快流传到了中亚地区以及西域,继而传人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据史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一75年)佛教和佛像传入中原。汉明帝遣使蔡愔自天竺(今新疆和田)携回经卷及佛像,并有天竺僧人迦即叶摩腾、竺法兰二人随之东来,在都城洛阳建立中国最早的寺庙白马寺,作为僧侣译经和供佛之所。东汉末年笮融建佛塔,铸造金佛,供人祭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河北省南官市的普彤塔建于67年,是中国最早的佛塔。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佛寺遗址、四川广汉崖墓、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均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单一佛像、民间奉祀的陶佛像等,均为东汉时期的艺术作品。
ojp万圣书城
东汉孔望山摩崖石刻是佛教依附于道教的代表作。摩崖上的佛陀像和道教老子像并列站立,佛部陀有高肉髻,身着长袍,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佛陀立像。此组雕划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特殊历史现象,即人神合一的偶像崇拜和时代。此时佛教在中国尚未形成庞大势力,无力独立门户又因东汉正值鬼神信仰盛行的社会,佛教教义类似黄老之学,外来的佛陀在信徒的心目中类似于神通广大的神仙,所以佛陀像常与道教老子像合并奉祀。然而至东汉末年,佛教影响逐渐增大,开始引发了激烈的儒、释、道三教之争。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将释迦牟尼的存在超历史化、超人性化,将释迦的种种性格、精神实体化,创造出众多的佛如法身佛为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为卢舍那佛,代表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为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又如象征佛国净土极致美好的阿弥陀佛、寄托对未来世界美好憧憬的弥勒佛、代表可消除现世疾病痛苦的药师佛等。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到6一7世纪的隋唐时期,在隋唐两代多位皇帝的倡导下,举国上下尊奉佛教。由于大乘佛教讲究法统承传,为了证明法统承传的可信性,又创造出了越来越庞大的诸佛系统,这就体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三世与十方诸佛。原本追随释迦牟尼修行的弟子,也随着释迦牟尼的超历史化而脱离世俗身份,成为佛国世界里经常陪侍在佛陀身旁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追求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定为目标佛教以慈悲的精神立足于世间,强调解救生活在苦难当中的众生,在到达彼岸之前,先行拯救他人。凡能实践这种利他的行者,则称为“菩萨”。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菩萨数量骤增,例如观世音菩萨就名目繁多,有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绢索观音、马头观音、白衣观音等。此外还把历史上对弘扬佛法、建教立宗有贡献的大德法师列人菩萨行列,如译经家竺法护被尊为敦煌菩萨等。
ojp万圣书城
佛教营造的佛国世界中,不仅有光明大智、香花供养,也有饿鬼恶怪和种种妖魔。为了抵御恶怪妖魔侵扰,维护佛国世界的安宁祥和,于是就出现了护卫佛国世界的各种护法神,如二十诸天、天龙八部、金刚神等。这些护法天神原本大都是南亚次大陆古老神话传说和婆罗门教中的神祇,出现的时代要早于释迦牟尼大乘佛教兼容了多种宗教的概念,在“佛法广大,无所不包”的思想指导下,还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异教神祇吸收为佛教的守护神,而这些异教神祇在经典记载中则是得到释迦牟尼说法后被教化的,立誓拥护佛法。甚至印度教的大神帝释梵天也被纳入佛教的护法行列。来自众多国家、各种宗教的无数的神祇出现在佛说法的场所和佛国世界,护特佛法在大乘佛教营造的佛国世界里,佛、菩萨及各类护法神众,各有自己所居的佛土、圣地,并不常驻于人间,多是应信众请求短暂现形,在现实世界中护法的是阿罗汉。获得阿罗汉果位的罗汉们在现实世界护法,等待弥勒出世,是除去灾难、祈福众人的修行者,也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的护法、弘法使者,能破除一切烦恼,得以解脱生死轮回而进人涅槃。佛经记载中,最初登场的罗汉是宾头卢尊者。但要担负起护法、弘法的重任,仅有一个罗汉是不够的,于是在《弥勒当来下生经》中出现了宾头卢、迦即叶、君屠钵叹、罗云等四大罗汉。以后又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数,成为信仰的对象。
ojp万圣书城

大乘佛教创造了众多佛国尊神,是为了让人们对佛、菩萨等有实际的概念,便利信仰和参拜。佛教遂将这些人物形象化,于是便出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罗汉像等。在中国各大寺庙、佛教石窟中,各种佛、菩萨像等是主要内容。这些佛像大多形式简约,内容单纯,在一个寺庙、洞窟的整体布局中,既可独立存在,又彼此关联呼应,与其他主题的佛教内容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佛国世界,使人步人其间,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在潜移默化中,“动人心志”,唤起信众对理想与现世的企盼,从而实现了佛教艺术创作的初衷。 ojp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盛世佛光·经典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